01
這兩天後台有小夥伴說,博主你寫了資本主義和消費主義,順便把「喪屍文化」也分析下唄,這裡說的「喪屍文化」,不是大家看的那種喪屍片,而是越來越多的人,活成了喪屍樣。
那第一個問題就來了,一隻合格的喪屍是什麼樣?
只接受基礎刺激,比如殭屍只愛吃腦子,越來越多的人生活重心只有玩遊戲看片擼管什麼的;
殭屍的生活沒有高級目標,只有基本需求,一時刺激一時爽,一直刺激一直爽,新時代了,吸毒是不被社會接受的,幸好電子鴉片有的事,腦子連續被電一整天根本不是事,今天你電了沒?
最關鍵的一點,殭屍的生活不會再好了,他們也無意變更好,甚至都不去想這事。
大概是這樣的:
大家還可以繼續補充。
如果追溯下,喪屍文化最早並不是發源於亞洲,最早是在歐洲,然後是美國,然後進入了日本,最近幾年在我國登陸,現在已經小有規模,不出意外,將會吃掉幾億人的腦子,然後變成主流亞文化。
看到這個發展路徑,大家也就感受到了,這玩意明顯跟「社會成熟度」有關係啊?
對,社會越穩定,殭屍文化越繁榮。
咱們是不是也可以斷言,只要社會穩定了,「不求進取」而且「安於現狀」的喪文化就是主流?
是不是可以進一步斷言,在歷史上大部分時候,大家都挺喪?只是少數大顛簸時代,大家才會不正常地充滿幹勁,多快好省,力爭上遊?
很明顯這種斷言是對的,正如我們似乎很反感階級固化,但是無論是回顧歷史,還是橫向對比國外發達國家的情況,都明顯呈現出了社會在穩定之後慢慢就會出現階級固化,社會階級固化下來之後,絕大部分人自然也就踏實了,也就不去想那些遙不可及的東西了。
就好像小時候想當飛行員,想當科學家,想當將軍,越混越無奈地接受現實,這個目標都太過離譜,還是想點能實現的,對於大部分人來說,目標一再調整,慢慢就調整到沒目標過一天算一天去了,這其中一部分人,在這個基礎上更進一步,也就變成了一隻殭屍,不但過一天算一天,而且變本加厲,怎麼爽怎麼來。
那問題來了,為啥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我上初中的時候,我們老師跟我們講,一個人在村裡碰到一個放羊的小孩,小孩說他的生活就是放羊,生孩子,孩子長大後繼續放羊。
我們當時覺得這個小孩太慘了,不過當時哪能理解,這種狀態不但不只是發生在村裡,而是遍布全世界,全世界都是這樣過得,平淡而枯燥,年復一年,反而那種急劇變化的生活,不是戰亂國家,就是戰亂之後幾十年重建的國家。
說到這裡大家也明白了,那种放羊,生娃,再放羊模式才是真主流,也就是說,不求上進才是跨文明的核心文化,力爭上遊終生奮鬥的,永遠都是少數人,屬於非主流,那既然不求上進是主流行為,自然要有配套文化,也就是我們說的喪屍文化,只不過有些人感染的多,有人感染的少。
說到這裡大家應該也都看出來了,博主並不是想在文章中對這種人生態度進行批駁,我們只是分析下起因,順便看看如果不願意沾染這種文化的人中毒後有解沒。
02
首先我們要解釋第一個問題,為啥大部分人慢慢就停止了努力。
咱們做個心理遊戲。大家都討厭看電影被劇透,劇透使人興趣索然,對於大部分電影來說,知道了結局看起來就沒啥意思了,過日子也一樣,最煩的事情,無疑是知道了接下來怎麼發展,那可不就對生活充滿了乏味感?
成熟型社會最大的問題就是一眼能看到頭。
把生活當成電影或者遊戲,剛開始玩就知道了這個劇情的結局在哪,有種莫名的乏味感,而且現代的社會又跟以前不一樣,以前大家只知道自己周圍的事,現在倒好,整個社會越來越透明,不但告訴你的人生路將會是什麼樣的,而且告訴你別的跟你不是一條軌道上的人的生活是什麼樣,還要告訴你如果想跨越軌道有多難。
這裡的難往往都是「硬性難題」,比如很多崗位要求本科,還有很多崗位硬性要求985畢業,這還不是最難,最難的是很多真正賺錢的行業都有硬性門檻,比如「相關工作經歷」,或者「資金積累到一定規模」,更有甚者,有人開玩笑說還有一些行業跟逛不正規按摩店似的,需要熟人引薦,才能參與遊戲,這就直接把一大堆人直接排除到遊戲之外去了,你想參與都沒機會。
03
大家一般都嚮往生在發達國家,我經常國內外跑,整體而言,國內跟國外這些年的差距正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在縮小,用不了多少年,大家就可以過上西式發達國家的生活了,可能會差一些,畢竟中國人多土地少,可能走哪都比較擠。
我前幾天在德國慕尼黑坐火車,德國南部第一大城市,全國第三,驚訝地發現他們的火車站還沒我們的地級市的火車站那麼大,竟然也夠用了,可見歐美的擁擠程度遠遠低於東亞,不過好處是他們沒法享受集中的好處,比如快遞和外賣。
不過,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大家再電視上看到的西方國家,往往只是西式中產家庭,很少有人關注非中產是什麼樣。
嗯,發達國家也有下層,而且下層要慘的多那麼一丟丟,以前冷戰的時候西方為了對抗蘇聯,需要拉攏他們的中產階級,蘇聯死後,再也沒有這種需求了,大規模向海外轉移產業,所以西方的中產家庭整體規模是萎縮的,中產少了,多出來的是有錢人?當然不是了,是窮人,是下層,專業說法叫「中產墜落」。
尤其是美國和日本,他們的下層那才是一個叫天天不應,因為幾乎所有的通道全被堵死了,想牛逼就得像蜘蛛俠一樣搞變異,或者變異成天才高智商,或者變異成身高兩米,將來去打籃球,或者壯的跟北美野牛,將來去玩橄欖球,靠體育上大學。最後的一招就是去當明星,在美國,美國人談夢想一般就是去當籃球明星或者電影明星,呃,在中國也呈現出了這個趨勢。
歐美的名牌私立大學基本把一半名額直接給了之前在名校上過大學的人的孩子,這個也不是什麼奇怪事,歐美有個好處是把所有事都拿到檯面上來,他們並不覺得這事有啥不正常,因為學校從來都沒說要按照成績錄取,而是採取一種複雜的綜合裁定,這也是為啥華人經常分數很高卻只能去讀那些美國人不大願意去讀的專業,熱門專業華人非常少一樣。
而且美國的公共產品是跟稅收掛鉤的,也就是說,你們小區的治安好不好,學校好不好,都會體現在房價上,房價高,房產稅高,學校才能僱傭的起好老師,學校質量才會好,孩子們升學率才能高。
說到這裡大家明白了,卧槽,如果我買不起好房子我不是被坑了?
不能說100%被坑了,因為我也沒跑遍美國所有州,不過大概率沒跑了,萬一你基因變異呢,像蜘蛛俠一樣,不需要好學校。
美國人都喜歡蜘蛛俠,尤其是現在的小蜘蛛,因為他不但基因變異了,而且遇上了鋼鐵俠爸爸,撈了他一把,這也體現了美國人對階級躍遷的樸素理解。
而且大家通過看美劇也能感受到,美國人整體非常分裂,上層階級是世界上頂尖的,剩下的都是一群偽科學,忘了在哪看到的,美國有一億人不相信進化論,絕大部分人對知識充滿鄙視,被商業廣告把腦子洗壞了,天天就喜歡一些原始玩意,大胸大屁股大金毛,對知識充滿了鄙視,比如在《生活大爆炸》里,普林斯頓四眼狗博士娶了一個半文盲,大家都覺得那個博士賺了,你們看看多反智。
如果沒考上大學,可以去當卡車司機,可以去工廠,但是會受到老墨的激烈競爭,具體不細說了,大家看看《美國工廠》,就感受到了美國基層工人階級的生活狀態。
我知道有些人無腦崇美,我也喜歡美國,但是要帶著腦子喜歡,沒必要把他們的垃圾都喜歡了,美國人整體反智這件事,絕對值得我們鄙夷。
博主用這麼大篇幅寫美國,當然不是為了鄙視和批判資產階級腐朽墮落的生活方式,而是說,這玩意很可能很快成為主流。
04
有些話說出來是很傷感情的,就跟談錢一樣,而且也不讓亂說,我之前寫過一篇文章,又扎心又赤裸裸,不過每句話說的都很紮實,迅速就成了爆款,然後就被刪了。所以咱們以下說的都是美國,大家盡量不要聯想。
大家知道美國隊長吧,有些人喜歡,有些人討厭,像個老幹部,滿嘴大詞,放在我軍里也是個充滿自我犧牲精神的政委,而且考慮到他的戰鬥力,還可以當連長去衝鋒陷陣,在我軍中屬於又紅又專那種。
他其實代表的就是「二戰」那個時代的美國人,有責任心,有擔當,崇尚愛情,不懼犧牲,既有集體主義的光輝,又充滿自由主義的理想,總想去做點啥,要求進步,希望為人民服務。《婦聯4》里說他回到他那個時代去了,跟一個娘們幸福快樂地過了一生。
他和鋼鐵俠他爹一樣,都是屬於國運上升期的人,奮鬥一生。
接下來就是鋼鐵俠,嬰兒潮人,花花公子,小流氓,嬉皮士,如果沒被拖去阿富汗山區接受恐怖分子的改造,以及阿富汗貧下中農再教育,一輩子估計也就那樣了,影射的就是美國在國力達到巔峰後迅速失去了理想,仗也不想打,成天就想著做愛(make love,not war),當然了,美國畢竟是個傳統新教國家,不能太過分,接受改造後回來的鋼鐵俠基本改掉了除了貧嘴以外的所有惡習。
鋼鐵俠在阿富汗山區里完成蛻變,變成了調皮版本的美國隊長,他代表的那代人卻沒有蛻變,也正是在那代人中,喪屍文化慢慢開始崛起。
隨後冷戰結束,新一代在無憂無慮中成長起來,喪失了飢餓感,也沒有生存壓力,不用擔心核彈從天而降,也不用擔心餓死,而且對於不少人來說,上升通道又被堵死,這輩子奮鬥不奮鬥都差不多,可不是慢慢就往那個「喪屍通道」上靠過去了?
美國人的一開始的主流文化跟我國一樣,是種地,美國建國在漫長的殖民地時期主要生活就是種地,種完地回家禱告,過著又迷信又清苦的生活,積累了巨大的優勢,然後開始搞工業,工業之路也是苦難之路,那些年美國跟過山車似的,在蕭條和繁榮之間倒騰。
美國崛起的基因就在那兩百年中形成,積累,冒險,自我承擔責任。
再看看現在,上層進化出來了極其複雜的玩法,我們再這篇里講了,《哄抬房價,院外遊說,顛覆政權,合法腐敗,基金會到底是什麼鬼?》,中層其實跟我國中層差不多,也是以家庭為中心,教育孩子,只是他們不管自己的老人。
底層現在餓不死,開始輸出各種垃圾文化,倒也不是他們故意要輸出,而是這些東西流動性好。
比如把天天醉生夢死說成是享受當下;
把不積蓄甚至超前消費說成是洒脫;
把天天亂約說成是放飛自我;
當然了,我國一些別有用心的人也在接收這玩意,比如把黑人那種不好好學習不負責任不撫養孩子的牲口特性包裝成歐美主流文化往國內灌輸,讓人感覺歐美發達原來是因為這些原因,這些垃圾,誰信誰當殭屍。
當然了,再說一遍,如果你覺得這些玩意是對的,並且親身踐行這些玩意,覺得還不錯,博主並不反對,也不做道德批判,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反正承擔結果的是你自己,頂多再拉上你父母,跟別人無關。
05
文章寫到這裡,大家應該已經看出來了,喪屍人群和我國比較時髦的焦慮型群眾正好是兩個極端,我畫了個正態分布,大家可以看看:
越成熟的國家,喪屍比例越高,還要對外輸出這種垃圾思想,主要是有錢,有些人覺得有錢國家做啥都是對的,發達國家的垃圾桶都顯得很有韻味,垃圾桶里的東西也不那麼垃圾了,比如這兩天熱議的「貴族」,這玩意就是西方掃入垃圾桶的東西,在中國有些人還要舔幾下:
中間的無感群眾,就是隨時可以向兩邊滑落的潛在用戶,如果你比較上進而且充滿責任心,很容易焦慮,反之很容易掉左邊的坑裡。
從這裡也能看出來,焦慮其實不是壞事,說明內心深處你還沒有放棄治療,並且在在尋找出路。
文章的最後一截,我準備說說萬一有些人得了這類病該怎麼治,如果你要是沒這個問題就不用往下看了,有些小夥伴得了喪屍病毒還樂在其中,這種人我們不去打擾他,但是有些小夥伴像個喪屍還充滿負罪感,沒法開開心心踏踏實實的做個喪屍,想改變但是又不知道怎麼解決,我說說我的體驗,反正我講的東西我都經歷過,該得的病也都得過。
其實得病的,大部分都跟懶癌有關,新時代的懶不僅僅是每天不想幹活,更是那種怕這怕那,今天怕大環境要奔潰,明天怕不確定性,而且生活過得太舒服,沒有危機感。
幾年前我一度也懈怠了,後來公司開始大規模裁員,而且說是今後每年裁,等我當上小領導他們又說是專門裁領導,我就再也坐不住了,每天都在想要是裁我該怎麼辦,每天過的都不太爽,反而覺得也就那樣了。
我現在越來越有種體驗,絕大部分人不行真的是因為個體差異,宏觀環境會影響每一個人,但只傷害虛逼,大部分不行的人往往是沒有嘗試過努力。
我之前在微博上提到過一次,我有個遠方親戚幾年前來北京,以前在家跟著工程隊碼磚,覺得沒前途所以去送快遞,後來又送外賣,每天從八點送到晚上十一點半(晚上賺的要多一些),幾乎是全年無休,很快就買了個金杯在北京五環那裡搞搬家公司。
今天看他在盆友圈招聘小工,問了幾句,說是現在已經有了三個金杯,手底下已經有了五個人,每天忙得喘不過氣來,老家縣城裡還開著個快遞站,至於收入我就不多說了,頂的上一個互聯網大廠的項目經理了。
所以吧,我每次看見微博里有些職業唱衰博主就煩的要死,再看看評論區那些loser ,天天等著崩潰,這類人真是沒救了,還不是等著危機來了能均平富嗎,其實有點常識就知道,每次危機來了,從來都是滅一批,重新起來一批,消滅的是那種現金流脆弱的,起來的全是新強人,真巨頭會變得越來越大,反正基本跟懶癌們沒啥關係,他們都是一群圍觀者,在邊上看熱鬧的人。
大家一定要留意語言的力量,話一出口,最先聽到的是你自己,不管什麼話,說的次數多了,首先是被說服的是你自己,注意你的表達,經常說一些很喪的話,慢慢就變喪了,你們慢慢體會下。
大家要有個常識,危機來了並不是誰財富規模大傷害誰,是誰脆弱傷害誰。
說了這麼一段,是想說啥呢?如果覺得越來越喪,想自救就趕緊動起來,自己給自己點危機感,去冒點能承受的險,就趕緊動手,宏觀跟你關係不大,讓自己寧可滑向焦慮的那一頭,也不能做喪屍。
而且大部分做成了什麼事的人,一開始都是不小心接觸到然後開始做的,沒想到慢慢竟然做起來了,反而是計劃好然後投入巨資開始要搞的事,往往因為前期投入太大,沒等盈利就把血流盡了,最好的事就是試錯成本小的事,要多做而且早做。
總之吧,不要怕,想去做啥就去干,動起來,做點啥,是跟殭屍癌鬥爭最好的辦法,焦慮點也沒啥事,再過一些年,大家就會發現現在真是好時候,正好是動手的時候,種下一棵樹,最好是三十年前,其次是現在。
二號頭目 2019-09-24/九邊